設為首頁
第一幕墻網 -> BIM專區(qū) -> BIM新聞

"國門第一高樓"北京綠地中心工程BIM創(chuàng)新應用

2014-02-20 18:19:49 作者: 來源:第一幕墻收集整理 我要評論2

第一幕墻網

 一座建筑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符號,一座建筑可以影響一個區(qū)域的發(fā)展。近日,由北京建工六建集團承建的“國門第一高樓”——北京綠地中心工程,繼1號樓、2號樓圓滿竣工之后,檐高151.9米的3號樓也順利實現結構封頂,而超高層4號樓正在穩(wěn)步“成長”中。

 

20140219043814423.jpg


  科技攻堅 BIM創(chuàng)新保駕護航


  對于超高層而言,復雜的結構、超高的施工工藝要求是橫亙在綠地中心項目部面前的一道道險阻。項目總工程師張莉莉帶領團隊,在不停地研討和論證的實踐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超高層施工經驗。


  4號樓作為整個項目的制高點,300米的高度,首先對地下的結構要求就異于其他建筑,其中地下2層至5層核心筒墻體均為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根據國內已有的超高層施工經驗,鋼板剪力墻混凝土易產生裂縫,且原因比較復雜。目前,國內還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參考。為解決這個難題,張莉莉帶領團隊提前半年對鋼板混凝土剪力墻裂縫控制進行科研攻關,對鋼板的焊接工藝、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各施工工序控制、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等幾方面進行研究,并精心制訂了實施方案,該方案于2013年3月23日通過了以楊嗣信為組長的權威專家論證。為確保實施方案的科學性,根據專家的意見,在征得建設單位同意后,該項目部在地下3層制作了一段鋼板混凝土剪力墻試驗樣板墻,模擬鋼板混凝土剪力墻的施工,并在混凝土成型后對鋼板、混凝土進行應變的全過程監(jiān)測、數據收集和分析,以期找出鋼板剪力墻裂縫的成因并且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通過試驗,剪力墻的混凝土質量、外觀均達到了預期目標,研究成果得到了專家、設計、甲方等各方一致肯定。目前,該項目部研究的成果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準,解決了目前建筑業(yè)一直無法解決的鋼板墻混凝土裂縫難題。


  由于超高層施工工藝復雜、技術難點多,項目部專門引進了BIM技術,以便加強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部通過BIM模型對工程空間、時間、成本等要素進行綜合分析,模擬施工現場生產環(huán)節(jié),如超高層塔吊互拆、導軌式自爬模板頂升等,從而制定適合工程特點的施工方案;與設計方、建設方、監(jiān)理方等利用三維模型進行圖紙問題分析,深化圖紙設計工作;利用電子沙盤、宣傳片進行項目匯報和展示等。這些全新的項目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項目各方協(xié)作能力,成為了施工現場交流的主要媒介,使溝通、討論、決策都能在可視化的狀態(tài)下進行,使本來復雜的超高層項目管理變得更為高效、快捷,進而實現了BIM的項目管理流程創(chuàng)新。


  據悉,項目部還將與BIM課題組開辟垂直運輸組織管理、大型構件預拼接等多個應用領域,繼續(xù)利用BIM技術推進綠地中心項目的實施。


  科學管理 超高層建設提速


  35萬平方米,這樣一個偌大的現場;五個單體工程,其中一個為300米的超高層項目;千余名勞務人員,因此如何管理好現場,如何推動工程的全速挺進,如何確保工程質量、進度、安全、文明施工等一系列問題擺在了項目經理高山的面前。


  在抓管理上,項目部針對北京綠地中心項目部超高層工程特點,早在開工伊始,就設立了生產管理、機電管理、鋼結構管理、財務核算、預算合約、物資管理、設計協(xié)調、科技攻關、技術管理、測量放線、質量管理、安全保衛(wèi)、綜合辦公室等12個常設部室及1個合約采購辦公室,細化職責,強化管理。


  同時,項目組明確了管理表格化、制度化、精細化、程序化、規(guī)范化的“五化”管理標準,推出了《北京綠地中心工程項目策劃及管理實施細則》。


  另外,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項目部成立了由項目書記、公關副經理、生產副經理與商務經理等4人組成的采購資金管理辦公室,負責限額以上物資采購、分包招標及資金支付工作。項目部制定了每周固定的經濟分析會制度,由各部門負責人與項目班子成員參加,所有關系到經濟、成本的問題集中反映并討論決定,并以會議紀要的形式下發(fā)各部門,所有問題限期解決。項目部還制定了物資管理辦法,規(guī)定大宗物資均由六建集團物資管理分公司集中招標采購。其中,限額以上的物資由采購資金管理辦公室招標或詢價采購,限額以下的物資由項目物資部詢價采購。在施工過程中,項目物資部加強了與六建集團各項目的信息交流,內部調撥配電箱、電纜、工字鋼等物資約135萬元,節(jié)約成本共計約50萬元。


  科學施工 解決小場地難題


  在627號地塊施工時,針對施工場地狹小的特點,項目部對不同施工階段的垂直運輸組織方案進行了多次研討,最終制定了分階段的施工場地布置調整計劃;A施工階段分兩個區(qū)域布置料場,一個布置在樓座周邊,東側和北側設置了鋼結構、模板、周轉材料堆放區(qū);另一個布置在距樓座北側300米處,此料場需要使用吊車配合進行二次倒運。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技術部將樓座周邊鋼結構堆放區(qū)內移至塔吊吊運半徑范圍內,減少二次倒運,大幅度提高了大型鋼構件吊裝效率,加快了主體結構施工進度。


  與專業(yè)分公司的密切配合也為工程全速挺進提供了保障。300米高的4號樓是此次施工中的最大難題。地下以及地上近20層的鋼結構部分,無論是體積還是重量都比傳統(tǒng)結構要求更高。由于施工場地十分狹小,普通塔吊無論在吊重、高度以及回轉半徑方面都難以達到要求。為此,項目部與集團公司機械施工分公司進行多次討論,先后制訂了8套方案,并與甲方進行交流研究。最終,機械施工分公司選擇購置了兩臺最適合超高層建筑施工的STL720動臂式塔機。

  “我們承諾過的就一定竭盡全力做到,排除萬難也不能耽誤工程,這是整個項目團隊所遵循的理念!表椖控撠熑吮硎。項目部在應用BIM技術的過程中,結合了超高層工程的特點,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現代的項目管理,以實際行動貫徹了“科技強企”的理念,確保綠地中心第一座醒目的超高層地標建筑早日延伸天際線。項目負責人說。

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第一幕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賬號:密碼: 注冊忘記密碼?
第一幕墻網免責聲明:本網凡注明出處為“第一幕墻網”的所有稿件,版權均屬第一幕墻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與0755-83785645聯(lián)系授權事宜;轉載請務必注明稿件來源:"第一幕墻網"。本網未注明出處的,均從互聯(lián)網收集,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第一幕墻網聯(lián)系。